|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節能生態修復院成立:每年節約用電約75萬度 |
(時間:2022/9/1 11:00:13) |
8月25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共抓長江大保護科技創新聯盟和壩道工程醫院聯合主辦的“共抓長江大保護生態修復技術創新論壇”上,壩道工程醫院中節能生態修復分院正式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壩道工程醫院院長王復明表示,在目前已有60余家政校企合作、產教科融合的壩道工程醫院中,中節能生態修復分院是唯一以生態修復為特色的平臺。建立壩道工程醫院是因為,我國基礎設施發展速度,安全運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亟需平臺提前排除工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王復明介紹,搭建產科教工開放共享的綜合公益服務,通過打通行業學科的界限,匯聚各類優質資源,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支撐。目前,工程醫院覆蓋全國23個省區市和交通、水利、環保等行業,形成跨地區、跨行業、網絡化”“工程醫院體系”。例如,由清華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牽頭建設的地下糧庫、油庫工程,地下存儲1億斤糧食,每年可節約用電約75萬度,相當于減少585噸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地下隱蔽性強,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能力。
談及建立生態修復分院初衷,中研院常務副院長、壩道工程醫院中節能生態修復分院負責人朱彩飛表示,成立生態修復分院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服務國家戰略,二是解決行業問題,三是推動高質量生態修復。中國節能在生態修復方面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技術基礎和人才基礎。依托中國節能的產業優勢,結合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將瞄準生態修復技術、方法和工藝,開展技術創新,承擔重大工程,通過3-5年努力,把分院建成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工程和產業化示范基地、成果輻射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科普基地。
中國節能董事長宋鑫表示,多年來,壩道工程醫院聚焦基礎設施病害檢測診斷與修復治理,構建起跨地區、跨行業、網絡化的開放共享綜合服務平臺,是“政校企合作、產教科融合”的全國典范。中國節能作為國內節能環保領域產業鏈最完整的中央企業,在生態修復基礎建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壩道工程醫院中節能生態修復分院的成立,必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節能基礎設施診斷與修復治理能力,進一步促進聯盟成員單位、壩道工程醫院之間的資源共享,助力提升長江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水平。
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汪小剛看來,自2017年王復明院士提出壩道工程醫院理念以來,工程醫院體系不斷發展壯大。中節能生態修復分院是以解決生態修復突出問題為導向,以工程技術創新為重點的工程醫院體系的新成員,分院的成立將提升生態產業科學治理系統修復水平,成為引領和支撐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的創新高地。
據了解,壩道工程醫院中節能生態修復分院的成立將助力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建設,將加強伙伴單位之間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深化合作,進一步提升中國節能綠色工程服務和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水平,形成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新陣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