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國網江蘇電科院在該院打造基于數字儲能技術的智慧臺區互聯工程投入試運行,通過數字儲能動態響應充放電需求,實現臺區分布式光伏100%消納的同時,有效解決了部分臺區高峰時段負載率過高的問題。
該工程針對高滲透率新能源、高密度充電設施接入等新型場景,建設了一個由屋頂分布式光伏、直流充電樁、新型數字儲能、柔性可調負荷等多種源網荷儲資源構成的交直流混合自治型供用電系統。
“由于日常用電的不平衡,我院中心實驗樓臺區的平均負載率約70%,最高可達90%,但配電樓臺區的平均負載率只有10%,這就造成了中心實驗樓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不夠用,而配電樓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用不完的情況出現。”國網江蘇電科院繼保自動化通信技術中心五級職員孔祥平介紹,為了更好地滿足供用電系統運行需求,今年3月,該院聯合清華大學打造50千瓦/150千瓦時的數字儲能系統。
“傳統儲能系統中某一電池模組的性能往往會影響整個儲能系統,而數字儲能系統通過在每個電池模組上增加高頻電力電子開關,可對每個電池模組進行精細化管控,有效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并且使用壽命可較傳統儲能系統提高一倍以上。”孔祥平介紹,在數字儲能系統的支撐下,智慧臺區互聯工程能夠均衡中心實驗樓、配電樓這兩個臺區的潮流分布,同時將配電樓多余的分布式光伏出力轉移到中心實驗樓臺區進行消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