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力】低碳技術引領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轉型 |
(時間:2010-3-18 9:12:24) |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低碳經濟為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發電設備。 |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低碳經濟為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發電設備。 裝備制造業本身的能源消耗和資源消耗占據比例很小,但是其生產的產品卻是能源消耗“大戶”。發電設備和工業鍋爐是兩個耗煤大戶,其裝備都產自于裝備制造業。相關數據表明,發電設備和鍋爐的能源消耗占到了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其中,裝備制造業生產的工業鍋爐相比國際的耗煤水平明顯偏高。 據統計,風機、電機、水泵、變壓器、電焊機、電爐等21種機電產品用電量占全國用電量的70%;發電設備和工業鍋爐耗煤各占三分之一;微燃機消耗我國石油資源的60%。煤、石油、電,無論一次能源還是二次能源都是由裝備制造業提供的產品所消耗。由于消耗大、碳排放高,電力裝備制造業如何提供消耗能源低的產品就變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我國火電機組一改過去高耗能、高污染的形象,新建電廠全部配套加裝了脫硫裝置,既有電廠加大脫硫改造力度。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火電廠煙氣脫硫機組投運容量達到3.63億千瓦,占全國火電機組容量比例由2007年的48%提高到60.4%。同時,部分大型火電廠還安裝了脫硝裝置。此外,除塵、電站空冷等技術在火電廠的應用也不斷增加。如神華國華電力已運行的電廠電除塵配備率達100%,脫硫機組容量比達96%,脫硝機組容量比為15%。 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污染是走低碳經濟最直接的路線。在生產過程中,裝備制造業本身更需要利用一些技術手段,來保證其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和浪費。 發電設備燃燒后的余熱,煉鋼、鍋爐排放的氣體如何二次利用?提供資源綜合利用設備和環境保護末端的治理及回收再利用設備是減少消耗的方法之一。 據悉,把1000萬噸的鋼廠每年排放的氣體、余熱等廢物收集再利用,可以帶動60萬千瓦的發電廠;鋼廠的廢鋼被粉制成水泥可以變300萬噸水泥;自然,這些資源綜合利用的設備也是由裝備制造業提供。 除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外,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發電系統、碳捕集等技術也是發電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武器。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是當今國際上新型、高效的潔凈煤發電技術,是將煤炭氣化、凈化與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相結合的一種發電技術。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不僅可以實現碳近零排放,而且發電效率高,凈效率可達43%~45%,如果實施熱電聯產等,其能源利用率可達70%以上,此外,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還具有污染物排放少,可形成多聯產系統優勢。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