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15冷年空調市場銷售量同比下滑5.4% |
(時間:2015-9-2 9:31:10) |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冷年空調市場銷售量同比下滑5.4%,而銷售額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更高的10.50%。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卻認為,雖然庫存和價格戰對2015冷年整體空調市場產生了波動性影響,但空調這個競爭充分、品牌格局成熟的市場,依然出現了可圈可點的亮點,2016冷年以及未來2、3年,企業競爭的著力點可以朝著這些方向推進。 2015冷年伊始,行業里傳聞的巨量庫存就給空調市場蒙上陰影,企業面臨去庫存壓力,自龍頭企業開始全行業都參與到價格戰中,但“以價換量”卻并未刺激到整個市場需求的增長,相反,空調行業一轉2014冷年的增長趨勢,2015冷年出現量、額雙降的局面。 理論上,2015冷年持續的價格戰應該刺激空調銷量有所上升,但價格刺激并未給空調市場需求注入催化劑。分析2015冷年行業下滑的原因,蔡瑩指出,“以價換量”沒有實現說明導致行業下滑的真正原因還是需求不旺。另一方面,入夏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偏多也是一重大因素。 空調業都是“靠天吃飯”,但今年進入夏季后,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區域的空調主要消費區域,基本上是處于暴雨控制之下,降雨帶在長江流域徘徊長達2個月之久。北方雨水雖然不多,但也是隔三岔五下一場雨,始終沒有出現持續高溫的情況,北京更是51天內出現32次降雨天氣的罕見現象。 “庫存包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蔡瑩提供的兩年度產品生命周期對比顯示,成熟期(上市12月-24個月)產品銷售量占比由2014冷年的16.21%提升到2015冷年的31.97%,說明企業普遍存在清庫存問題,導致成熟期產品占比顯著上升。 “做庫存是很多空調企業一貫的經營方式,以備旺季大量出貨,這種方式在以前是適應市場規律的,在空調的淡旺季很明顯、市場需求充足的背景是合理的。但隨著市場增幅明顯放緩、淡旺季差縮小,繼續向渠道大量壓庫,導致渠道庫存高居不下,將可能形成空調行業的‘堰塞湖’,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不利,也對企業的經營帶來風險”,中國家電網總編呂盛華認為,在沒有政策刺激,市場需求趨于平緩的前提下,空調企業應該反思傳統的做庫存、渠道壓貨的經營思路是否還順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可以較低的成本的了解用戶需求,以實際需求為導向,自下而上優化供應鏈管理和制造資源配置,減少渠道“冗余”環節,真正立足于“經營用戶”,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雖然空調市場整體進入了“冷靜”階段,但從目前的各級市場空間來看,三四級市場以及線上渠道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長性。 2016冷年開盤以來,空調企業在三四級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隨著主流品牌渠道進一步下沉,三四級市場的競爭也進入到成熟階段。數據顯示,三級市場空調銷售量占比由2014冷年的9.81%提升到2015冷年的10.13%,銷售額占比由2014冷年的9.83%提升到2015冷年的10.22%;四級市場銷量由2014冷年的7.23%提升到2015冷年的8.94%,銷售額占比由2014冷年的7.17%提升到2015冷年的8.87%。 “數據表明三四級市場的需求是有效有序的釋放的,基本維持了穩定增長空間”,蔡瑩分析指出,空調市場已經擺脫家電政策后遺癥的影響,依托市場內在的需求推動增長,三四級市場也體現了這個特點。但企業不能過分依賴于三四級市場的增量市場,應該看到這個市場的增幅也在放緩,市場競爭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精耕細作,通過產品力、品牌力拉動企業在三四級市場的成長。 另一方面,進入2015冷年以來,以海爾、奧克斯、美的、格蘭仕、TCL、志高等為主的品牌企業進一步加大了在電商渠道的投入和布局,有效的刺激了空調在線上渠道的高增長。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5冷年空調線上零售量為489萬臺,同比增長47.2%,零售額達到120億,同比增長32.2%。 每逢遇促銷節點,空調線上量額銷售屢掀小高峰,品牌企業表現搶眼。去年的雙11網購狂歡節空調銷量同比增長了87%,銷售額同比增長80.9%;今年3.27期間,銷量同比大增115%,銷售額同比增長83.2%;6.18期間,銷量同比增長90%,銷售同比增長72.7%。應該看到電商大促對空調銷量的刺激作用,不過量額之間明顯的增長懸殊表明空調價格戰在線上也打的慘烈。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