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電力:“四步驟”提升應急處置保障能力 |
(時間:2015-12-18 9:05:19) |
自2008年汶川地震和南方雨雪冰凍災害開始,電網企業在經歷多次大面積突發災害應急處置后,我國的電力應急體系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逐漸探索出來一個科學、有效的應急管理體制。5˙12汶川地震時,電網應急機制幾乎空白,應急預案、處置隊伍、特種裝備缺失,電網恢復供電時間長達一個月。5年后的4˙20蘆山地震,震后12小時即恢復照明供電,應急預案迅速啟動,應急隊伍1小時內即趕赴災區,3天即恢復電網供電,應急處置保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省級電網公司作為省級電網的運行管理主體,掌握全省從發電、輸配電到用電的電力網絡調度控制權,直接管理所有輸配電設施,擁有大量專業化的技術、人員和物資儲備,是大電網安全可靠供電的核心主體。省電力公司的應急處置工作原則和指導思想,是在國家一案三制框架下,緊密圍繞“快速響應、可靠供電”的目標,將電網企業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結合電力公司自身特點,根據應急管理的預防、準備、響應、恢復“四步驟”,分別制定相關對策。 預防階段 電網公司應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升輸變電設施抵御破壞性災害的能力。 充分借助于電網基礎設施,通過對電網內部調度自動化、雷電定位、覆冰監測、山火監測、微氣象等傳感信息進行收集; 同時在政府應急體系框架下,充分發揮政企聯動作用,與政府相關機關共享氣象、地質、交通等公共數據。 在內外部數據的協同下,開展災害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確保災情發展態勢在掌握之中。 準備階段 電網公司的應急準備包括預案、人員、物資、演練、信息系統等多個方面。 預案方面,應在政府發布的各類自然災害風險預警基礎上,結合電網自身面臨的風險,完善對外政企聯動協調預案和對內應急響應與指揮體系預案,尤其需注意預案應與政府公共部門預案如氣象、地質、交通、公安部門等銜接。人員方面,應開展普及型防災減災教育培訓,并針對性培訓電力應急處置特殊技能,如避災逃生、野外生存、應急供電等。 物資方面,則根據災情風險實現部署應急通信、照明發電、帳篷棉被等特種物資,確保物資全面滿足應急處置綜合需要。演練方面,通過無腳本演練檢驗應急隊伍的響應能力。最后,基于電力通信網絡構建堅強的省地縣三級互聯互通的寬帶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確保災情報送和指揮部署的渠道通暢。 響應階段 應急響應第一階段是快速、準確獲取災情信息。采用衛星通信、無人機遙感等先進技術是保證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獲取準確、充分的災情信息后開展的電網應急處置工作,必須嚴格納入政府應急體系框架范圍,納入屬地政府統一管理,配合政府執行應急處置工作。 電力應急響應的思路已從過去注重搶修電網設施到現在的以第一時間保障供電為目標。應急響應的最初任務是保證政府應急指揮部、醫院、學校、災民安置點等重要公共設施的供電,確保政府的應急處置組織工作有序開展。同時,電力應急響應需充分協同政府、軍隊等救援核心力量。應急響應的黃金救援期內應以協助政府應急處置為核心工作,采用發電機、發電車、充電方艙等提供供電、照明服務工作。 恢復階段 在協助政府應急處置,災情態勢得到控制后,電網應急處置工作才能轉到電網搶修和恢復。在此階段,應急處置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黑啟動方案、搶修電網受損設施、架設臨時供電網絡、恢復電網運行方式等內容。此階段應加強電網災損的信息統計,配合進行臨時安置點供電安全培訓,逐步制定電網恢復計劃,有序恢復電網正常運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