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傳神:核電“走出去”決不僅是需要專業人才 |
(時間:2016-10-21 16:36:08) |
10月20日,由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與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八屆外洽會及中國國際核電論壇”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屆論壇以“深耕國際、創新發展”為主題,包括國家能源局、中國核工業集團、華龍國際、中國能建集團等多個與核電發展息息相關的大型組織機構及業內資深專家蒞臨現場,全球領先的多語信息處理及服務提供商傳神語聯網也應邀出席,共同針對中國核電產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這一焦點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業內熟知,如今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我國在核電建設規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核電站建設能力、設備制造能力、核電站運營能力均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堅實基礎。但同時也需要認識到,中國核電要想更好的走出去,也必然會面臨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且很多挑戰都是核電技術與工程建設之外的挑戰,比如專業人才的語言互通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對此,傳神語聯網相關代表在會議現場就“核電走出去中的語言服務模式探討”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核工業“走出去”首要問題:精通語言的專業人才極度稀缺 如今中國核電已進入高效發展期,會上傳神語聯網分享了一組數據:據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顯示,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即2016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新開工6-8臺機組,方可實現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更多優秀的核電人才來共同承擔起這一使命,尤其是在中國核電加速走出去的這一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既精通專業又精通語言的專業化人才。但目前,我國即使是核工業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是高度緊缺的局面,若是加上需要精通多國語言這一條件,那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傳神語聯網指出,有相關研究顯示:預計2030年,核電人才需求將達5-8萬人,但目前,國內40所設立核專業的院校總共的在校生規模僅有萬余人,人才缺口較大。與此同時,培養核電人才也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人才成長周期長培養成本高,人員任務不確定性高和非標準化作業,并且雙專業、多專業人才相比其他行業更為稀缺,這些因素都為核電人才培養帶來了巨大挑戰。 因此,在未來幾年內,要解決核電人才缺口問題,既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為了滿足核電邁向國際化的發展需求,還要對核電專業人才強化語言教育。 借助語言服務機構 為核電跨國出海配備專業化語言服務 立足當前需求,行業迫切需要專業化的語言服務機構介入,為正在走出去的核電企業提供全面的語言服務支持,并建議核電行業應采取標準化的供應商準入制度,以實現服務統一與高標準。一直以來,傳神語聯網也在大力協調整合自身資源,加強對核電工業專業化語言人才的培養,以協助核電行業加速邁向國際進程。首先,針對國際間行業標準問題,傳神語聯網將結合自身優勢,整合上下游、國內國外產業資源,為核電“走出去”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建設標準等問題提供精準的服務支持;其次,由于核電項目實施周期較長,項目信息相對滯后,傳神語聯網推出了一整套海外項目信息跟蹤與監測服務,并緊密聯系核電協會,及時掌握行業信息動態,以改變這一局面。會上,傳神語聯網詳細展示了為核電行業提供的一整套定制化語言服務解決方案,獲得了行業嘉賓的一致肯定。 據悉,作為全球領先的多語信息處理及服務提供商,傳神語聯網首創基于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語聯網平臺,已為國內多個行業國際化項目拓展提供了專業化語言服務。如今,傳神語聯網的服務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支持2000多家大型國際化企業,并服務于1500多個遍布全球的大中型合作項目。在服務過程中,傳神語聯網所擔任不僅僅是語言翻譯和文字轉換任務,并且會為合作方提供項目前期調研、法律研究、項目洽談、項目實施配合等多元化服務支持,深受各行業合作方的青睞。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