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我國正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 |
(時間:2017-6-26 8:45:24) |
5月底,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提前15天完成“加冠禮”,這也是全球唯一按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實現穹頂吊裝,有望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中國核電是‘三十而立’。”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表示,“自1985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以來,我國核電發展日新月異,最近5年來更是突飛猛進,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核工業鏈。” 在這條長長的核工業鏈上,“華龍一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華龍一號”的研發建設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之后,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躋身先進核電技術行列;也是我國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的重要標志之一。 2014年8月,一場評審會對進一步推進“華龍一號”國內落地和國外市場開發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評審會由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43位院士專家在對“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后一致認為,“華龍一號”是目前國內可以出口的自主品牌的核電機型。 這次評審會,意味著歷經30多年自主研發,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合作開發的“華龍一號”得到了國家權威認可。 “有了‘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走出去將從‘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于國、于民、于能源發展,都是意義重大。”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評審會上說。 2015年5月,“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項目在福清開工,不久,“華龍一號”被老牌核電強國英國市場接受,成功引領我國核電躋身世界核電第一陣營。 為了讓我國核電走向世界,2016年,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共同出資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30年前,法國和英國聯合為我國建設大陸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業核電站時,我國連核電站的地板磚、電話線、水泥都要從國外進口。 如今,我國已與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華龍一號”海外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兩臺核電機組已落地建設,此外中核集團還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簽署了協議,計劃2020年在阿根廷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由中方投資建設的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主體工程也已經正式動工。據了解,全世界有超過70個國家已經和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到2030年計劃新建機組將超過200臺。 “‘華龍一號’設備共計6萬多臺套,生產、配套、組裝涉及上海、四川等28個省市、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研制和建設。”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產化率可達85%以上。他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我們在國際上已經出口的核電機組來看,每一臺核電機組可直接帶動的產值大概在300億人民幣左右,相當于30萬輛汽車的出口價值,如果考慮到天然鈾、核燃料、運維、退役等全產業鏈的貢獻,以60年計,單臺機組全壽期直接帶動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產值。” 俞培根特別提到,在開展示范工程建設的同時,中核集團充分利用設計信息平臺和互聯網+高效便捷的特點,將示范工程首臺機組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及時匯總形成設計領域的大數據,不僅向設備制造方和工程建設方溝通反饋,還傳遞給后續核電項目,這為“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標準化設計、批量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